如果您发现您的下属总是依靠直觉,而不是根据事实和理性推理行事,您会怎么办?现在我的几个下属就是这样。我不知道怎么向公司主管解释他们的决定。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读者
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告诉你的上司,“查理的直觉非常灵,那个决定就是例子”,或者,如果查理的直觉最多也就是50%灵验的话,那么你就请他不要再老凭直觉行事。
注意,一般来说,依直觉行事不是坏事。相反,它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正常模式,你觉得呢?某种情况可能你在过去的工作或生活中经历过好多次之后,你就很清楚它是怎么回事。换句话说,直觉就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甚至是下意识的熟悉感。根据这种认知方法,你能做出很多判断—从“现在可以大胆试一试”到“不可能,永远做不到”。我们敢说,最普遍的直觉是在这二者之间—就是那种“再做考虑”的反应。这是因为你的直觉在提醒你,情况不对,你应该把事情彻底弄清楚。
当然,使用直觉的难点在于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相信直觉。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你的直觉总是对的,这时候,你就可以轻松地根据直觉行事。但是,这种自信的建立需要数年的反复试验才能形成。
直到这时,我们才建议你使用这个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方法:当我们进行股票交易的时候,直觉往往非常有用;在选择员工的时候,直觉的作用就要稍差一些。
不,我们不是在将二者混淆,我们是在告诉你,要充分利用直觉,但也要质疑直觉。比如,即使你看到了有关某个交易的各种数据分析和详细的预测数字,感觉人们的交易决策似乎是十拿九稳,你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投资手册里面的数字都只是预测。那些数字有时候比较合理,有时候也是凭空臆断。有人给你提出过预期投资收益率低于20%的交易吗?肯定没有!有时候,这是因为这样的交易太过诱人反而让人难以相信。而有时候,是因为向你提出这个交易的人事先已经调整了相关投资的残值,其目的是让收益率反映他们内心的希望和期冀。
所以,当你在分析股票交易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数字—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但是,在做最后决定时,也要充分利用你的直觉。假如,有人介绍你在某座城市投资建造一座新的办公大楼,但是在参观这座城市的时候,你发现市里塔吊林立,虽然他们告诉你这笔交易没有一点问题,说你不可能赔钱,但是,你的直觉却告诉你不是这么回事—一年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开工不足的问题,这笔“没有一点问题”的投资到那时可能会亏掉40%。虽然你的根据不多,但是你只能做出“再做考虑”的反应。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你应该否定这项交易,即使这样做会给那些所谓的“理性的分析师”带来不快。事实是,这些分析师很可能在后来会因为你的准确预言而折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对你的看法不以为然)。
相对而言,利用直觉进行员工招聘有时候却行不通。理由是:我们的直觉很容易让我们对一位求职者的能力深信不疑。声誉卓著的一流学校、令人羡慕的工作经历简直是无可挑剔,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这位求职者肯定会顺利通过求职面试。即使我们不愿承认这一点,我们往往也会一相情愿地认为这个人很快会在这个职位竞争中胜出,就任这个重要的高级职务。就这样,我们就一直在直觉的左右下,匆匆地确定了“合适”的人选。
当招聘单位给我们打电话求证对某个人的看法时,虽然他们开始的时候反复声明,要我们谈谈对某个求职者的真实看法,但是当我们真的说出实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电话那一端对方的回应越来越少,语气也变得僵硬起来;他们似乎在说,“哦,不要说这些!我们已经基本确定了这个人,只想从你这里走一下形式而已!”随后迅速地挂断了电话。
所以说,在确定最后的人选时,你一定要让下属硬着头皮,反复验证他们的直觉,同时,你也应该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每位求职者的真实情况。不要仅仅局限在浏览简历上,还应该打电话求证—强迫自己认真倾听对方提供的情况,尤其是那些与你的直觉相悖的情况。
但是,总的来说,直觉对于工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指的是好的直觉。不要觉得向上司和股东解释直觉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他们有时候也根据直觉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