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励志女人从两万一千元到华为的辉煌之旅
在1988年的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然而,在这个年份里,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家企业叫做华为。
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华为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是,他们跟万科吃定国内市场不同,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
1988年,王石37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刚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44岁,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再到孤身一人。他曾经官至副总经理,但最后还是离开了南油公司,并且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
历史总是要通过这样决绝的悲情成就一段佳话。后来的传记这样记载那段故事,“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1987年,有个日后引领中国经济转折点的人,即将从杭州师范毕业。这一年,他们都恰好都是23岁。
去MIT攻读硕士学位的人遇见了一位尼葛洛庞帝,他们是最早投资中国互联网的人。而海博翻译社即将成立的人则开始了曲折试错过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44岁老男人经营中被骗200万,被国企除名。他一个人带着全家人生活在深圳住棚屋,用剩余资金创建了华为公司。这并不是唯一一次逆袭成功故事。但使用27年的时间和无数艰难险阻,他把华为带到了通讯行业世界第一位置。如果你有类似经历,你今天又在哪里呢?
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当时的情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个时候 任正非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拥有那么多资本和资源。他并不孤单,他有朋友一起合作,并且他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宽松,使得他能够顺利地进行倒卖产品以获得第一笔收入,就像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创新者那样,他们抓住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来敲门。
为了说明一个人的传奇其实并不必附会他的苦难过去,不仅苦难越多越能衬托一个人的成功意义,而且还有一种力量可以让失败变成成功——那就是决心和坚持。在任正非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力量,他用自己的双手打拼,不依赖于任何人或事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事业目标,让他的名字成为永恒的一笔财富。
任何人,如果灾难足够长、困难足够多、命运足够惨淡,都有可能迎来改变。你是否认为自己也能走过那样的路?或者说,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走过比任先生更艰辛,更痛苦的情况?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继续前进,因为你的未来还很漫长,还充满无限可能。你只需要找到自己的勇气,就像任先生一样,用坚定的意志去面对每一步挑战,用智慧去解决每个问题,用行动去证明你自己。不管怎样,只要你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学习进步,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都有一条适合你的道路等待着你去发现和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