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史泰龙励志故事奋斗路上的我们相遇
文/万涛引子:销售的心理障碍带销售团队以来,经常会遇到无法跨越销售心理障碍的人,具体表现为不愿与人套近乎话家常,不愿察言观色旁敲侧击,不愿使用各类销售逼定技巧,越是临近成交越是心存愧疚,弄的自己特别别扭。
背后原因分析:什么在作怪?
起初,我以为是性格的原因,但随着失败案例的增多,我发现不太像是性格的原因。我一对一深入沟通交流,我终于发现了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听到了非常熟悉的话语,就像两三年前的我:“我不接受、我觉得那样不对、我不想那样做、我看不起,然后就是虚伪、假、骗人、忽悠、目的性太强、功利、高尚……再往后聊,就扯到价值观上去了。”
最终结局,这帮很善良的愤青们,有些忍得住有些主动转岗,再烈一点儿直接不跟我玩儿了。一回破口大骂了一回:“你们TMD装什么愤青,说什么都不听,别人教你的办法死活就不愿意尝试,你TM怎么样啊?”结果更逗了,一开始以为肯定要走人的人偏偏没走。
这里,让我们重演一下这些人的思维路径:
首先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没错;然后觉得太世故的东西没必要去学也没必要去做,因为太假;接着发现脱离不了所处社会环境和职场系统,只好各种抱怨;最后给自己一个“高尚”的台阶下了,又依旧各种看不起……
案例参考:我的自身经历
刚出校门那会儿,我一直认为自己接人待物说话办事都用学啥?场面儿话客套话暖心话从来都不讲,有目的性的选择朋友请客吃饭更是不屑一顾。喜欢我的人很喜欢,都说我心地善良活得单纯真实;反正不是喜欢我的就说缺心眼儿不会做人。
总结一下吧,从自信满满活出自我到关注他人的感受活出彼此舒服,从琢磨不到点子上的人变成了琢磨每个细节,每个人的核心利益,每个人职业诉求的人。这两种转变改变了很多事情,也让我明白了何为理想何为现实。
不可否认,我们都有理想主义的一面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展现出来的是某一面会相对多一些,比如刚毕业的小伙子比如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等等。我们都有这样的理想:社会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信息壁垒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但我们的社会又如何呢?
我们建议: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完善自己影响改变他人!尝试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二者犹如硬币两面融为一体方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