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指引给鼻子眼睛留余地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导读: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过分追求完美的泥潭,忘记了为自己和他人留有空间。为什么我们非要钻死牛角尖?为什么又非要咄咄逼人?难道不应该给自己的心灵留点余地吗?
英国当代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凭借雕塑《坠入地狱》而一举成名。一天,英国着名纸媒《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采访了安尼什·卡普尔,这位记者也是一位业余雕像爱好者,他想请教安尼什·卡普尔当好一个雕塑家的秘诀。记者提问说:“安尼什·卡普尔先生,你能给我们透露一点你成功的秘诀吗?”
只听安尼什·卡普尔说:“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诀。我个人的体会是,要当好一名雕像师,只要做到两点就行了: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鼻子大眼睛小,那么这幅作品岂不是太难看了吗?”
安尼什·卡普尔对此作了解释:“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余地啊。你想想看,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如果眼睛小了,还可以向外扩大。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就被刻意设计得很细腻,小到无法再缩减,也就没办法加粗;如果眼睛一开始被刻画得过于突出,大到无法再收敛,也就没办法变得更加深邃。”
仔细想想,安尼什·卡普尔回有余地的智慧,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着深远意义。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为自己和他人预留一些解决方案,以便在面临困境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不至于因为过度执着而错失良机。
这样的理念同样适用于职场管理。当团队成员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即使这些意见与你的计划相悖,也应考虑它们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而不是立即否决。这不仅能促进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让团队成员感到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更高效率完成任务。
总结来说,当面对任何情况时,都应当如同创造艺术一样,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最为关键的地方,同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调整。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简单却又深远的话语——给予自己和他人足够多“修改”的空间。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种成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