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曾经迷茫曾经孤独反复下载短视频素材
文/上官云、王鑫。在80后、90后读者中,他以独特的观点和小清新式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人缘”。2013年发布畅销百万册《谁的青春不迷茫》,今年推出的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自5月28日预售即登顶亚马逊图书总榜等多个榜单第一位。
在很多人眼里,“孤独”与刘同无关,但他也经历过青春的迷惘和职场选择时的彷徨。高中时期,他是那个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人。他尝试加入同学们讨论,但被忽略;他甚至写信给体育委员:“你好,我可以成为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吗?”结果遭到直接扔进垃圾桶。
除了友情问题,刘同与父亲几乎没有任何沟通。他是一个每天晚上8点半写完作业,就为了等父亲回来跟他聊聊天,而昏昏欲睡地看电视到半夜12点的小孩。他为自己17岁比别人惨,因此列出了6件事:“永远没有零花钱;永远穿一样的衣服;男生不把我当男生;女生不把我当男生;父母不理我;老师不理我。”
找到困扰自己的根源后,刘同开始尝试改变。“我想感受成绩好是什么滋味。”那时,他重新学习数学,小组习题集,每完成一个小节就要求自己做完所有习题。数学小结考试中位列前三名,让他感到尊重。
通过这样的尝试改变,他明白了能力至关重要。如果怀疑自己的能力,就要转变思维方式,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大一的时候,他每天写日志,每篇日志探讨一个问题,当解决完所有问题之后,每一年就有1000多个问题已经被解决过两遍。
随着阅历增加,刘同才明白种种孤独感实际都是无形的忘我成长。《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讲述33个故事,从情感到工作覆盖多个方面,不仅回忆起大学开学前夜的一人的辗转反侧,也诚意述说了在职场上的坚持与妥协。
通过写作,对于工作帮助很大。早年参与制作节目,与娱乐有关,有时候觉得无聊,对他而言,写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只有每天写东西才能留下珍贵东西。他总结道:“做电视是遗憾的艺术,而写作则能留下很多珍贵的事情。”
新书名字经过200多次讨论,最终取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个名字适合一个人在一个人对话的情境下看,比如想跟自己对话、感到迷惘或有问题难以想清楚的时候。”
平和的心态让刘同融入新环境更容易。在光线传媒已有10年的时间,在30岁到33岁这三年中才可控制生活,有机会出去旅行。在出差期间,即便是在飞机上,也会利用时间进行健身、听歌或逛街,这些都是他的放松方式。而对于出差通知,他会“很高兴”,因为能够借机放松,并且会带着耳塞、眼罩和靠枕准备飞行,以便快速度过旅程并开始撰稿或听音乐。如果飞行超过2小时,还会利用时间修改稿件或者撰稿。这份忙碌但充实的是他的生活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