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励志网上学会了如何在社会中有效应对拖延症的方法
在成功励志网上,Lachel今天想分享一些对付拖延症的有效方法。拖延症无疑是每个人的通病,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明明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任务,却总是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手;或者制定了计划,但最终却一次又一次地放弃。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练习:把一张纸折成两半,在左边写下最近半年想要完成的事情和制定的计划,而右边记录下确实按计划执行完毕的部分。然后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看看右边占了左边多少百分比。如果能达到50%,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很多人会发现,他们买了一套健身器材,坚持锻炼几周,然后因为天气原因或其他诸多理由,就再也没有出门跑步;他们购买了学习英语的资料,但由于工作繁忙、观看电影或陪伴家人等各种理由,就将它们放在了一旁,让灰尘覆盖。
这就是为什么「战拖协会」和「拖延症互助群」变得如此流行,因为这种情况让人们感到烦恼和沮丧。但是,有什么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个问题呢?
Lachel通过与自己的长期斗争经验(他自己也曾经是个拖延高手),有一些心得可能会分享给大家。在社会中,学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拖延。通常来说,只有三种情况:
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一直不敢行动,或许暗示自己「要准备好才能行动」(如开演讲)。
任务本身难度过大,或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使其难以触及。
任务吸引力不足,使我们缺乏动力去采取行动(如养成健身或读书习惯)。
任何事情,从「着手去做」的角度来看,都存在两个力量——动力和阻力。当动力超过阻力时,我们就会采取行动;当阻力高于动力的时候,则无法启程。这就是打败拖延的一种思路:提高动机,降低阻碍,或两者兼而有之。
提高我们的动机是什么?通常跟我们的期望密切相关。例如,如果明天有一场考试,你今天一定更努力吧?如果你非常渴望出国留学,那么学习英语是否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一个秘诀:设定一个强大的预期反馈循环。当我们朝目标迈进一步时,大脑里的奖赏系统就会被激活,这样对于当下的行为产生即时激励,从而使我们能够持续专注地完成它。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预期反馈」原理,它跟反馈机制一样,当我们朝目标前进时,即便只是一小步,也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并推动未来更多积极的行为发生。
但有些事情,不一定能立即找到吸引力的点燃之处,那又该怎么办呢?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立刻开始,让自己尽快进入状态。这听起来有些废话,但却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心理窍门。我在知乎开讲座也是这样,我看到合适主题后,就立刻打开手机,把能想到内容写下来,然后画框架图、关键词、知识点等,以此来督促自己安排时间组织材料准备PPT、讲稿等,这样效率就大大加快了。而且,每次接约稿,我都会利用碎片时间构思选题并写下主题论点,以此保持高效完成任务的情绪状态。此外,当你决定从零开始进行某项工作,你的心态将不同于那些还未开始但已深陷筹划阶段的人们,因为只有真正启动项目才能带来那种令人释然的心情所谓契可尼效应。
简化所有步骤,让你以最少时间路径启动,是另一种技巧。一旦操作步骤越多,每一步虽简单,但执行意愿则降低。热爱阅读者不会整齐排列书籍,而是在床头柜、桌面随处可见,以便随时抓起书籍阅读;喜欢撰文者也不必坐正襟危坐铺笔记本,他们用手机便签纸条随遇而作。此法利用“阻碍/驱策”原理减少“障碍”,同时通过创造契可尼效应增强“驱策”。这样,可以达成让自我始终保持进入状态,即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轻松开展工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