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励志女人陈欧聚美优品创始人我还挺期待证明自己的勇者之旅
中国最励志女人: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勇敢追梦的故事
文/朱晓培
在我离开《财经天下》周刊之后,作为(商业与生活)公号正式启动的第一篇文章,我决定讲述一个特别的人物——陈欧。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我的第一个互联网创业者采访对象,也是我离职前的最后一位CEO。他正准备在共享充电宝领域进行一场新的战役。
当我们相遇时,陈欧站在那里,他双臂抱在胸前,看起来就像一位准备拍照的明星。他谈到过去几个月对共享充电宝的认识:“未来光是充电宝业务自己发展,半年内很可能价值超过任何垂直电商,这是我相信的。”说到兴奋处,他转头问我,“怎么样,你加入我们吧。”
“那我回去考虑一下。”我回答。
“你还用考虑吗?给你五分钟的时间考虑。”陈欧说,你采访再多创业者,都不如亲自参与一次伟大的创业。你想一想把它做成了,难道不激动吗?
他提到的“伟大的一次创业”,就是指街电。在5月初,当聚美确认3亿元控股街电60%股份的时候,陈欧亲自担任董事长。随后,街电邀请原淘票票总裁原源加盟,并出任CEO。
现在,陈欧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深圳上面,把工厂、供应链跑了个遍。他觉得街电已经取得了柜式共享充电宝所有发明专利,现在行业格局差不多就定了。未来肯定就是街电和小米竞争,他打算再向街電投资1亿美元。
先前的3亿元,再加上1亿美元,这意味着聚美将投入至少10亿元。这绝不是小钱。
“我还是很期待证明自己的。”他说。“这不是小事儿,只放点儿小钱就行了。”
第一次见到陳歐,是2013年的3月。那时候,我刚进入杂志,不久关注的是新能源和跨国公司,对互联网接触不多。而聚美是一家刚成立三年的创业公司,但名气还不大,而陳歐这个时候主演了一段宣传片,而且在微博上非常火热。当时阿里、京东还没有上市,而凡客 陳年、當當李國慶等人的热度也丝毫不亚于京东刘强东。人们还会讨论团购是否骗局,以及陌陌能不能活下去。而易到用车成立三年多了,但鲜有人知道周航是谁,他们专车又是什么?
陳歐靠墙站着,说:“为什么要自己拍广告,还火了?”这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见他的。我记得当时聚美刚做完“301”大促爆仓了。当时高级副总裁刘惠璞(河马)朋友圈里说,因为长时间站立打包发货脚上的水泡。但原本是高兴的事情,但陳歐却觉得自己是个SB。“本是个奇迹,却因为物流成了悲剧。”
宣传片中,有著名的一幕:陳歐出拳击碎玻璃,然后踩过玻璃渣说:“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陳歐,我为自己代言。”
這次見面後,一個粉色的盒子裡有一颗糖果給我說粉丝寄来的。他開始覺得成為明星CEO並不是壞事。但他最初并非如此思考過。他說自己其实挺好面兒的,但是别人會說他得瑟。而且,在心中清楚,如果公司成功,那么成功属于大家;但如果失败,那麼失败便只落於個人身上——一個「無業之身」,即使用公司資源來自我包裝而成的事例。」
但是形勢逼人。在2011年初時,因為紅杉資本新一輪融資還未到位,而第一批天使投資已經花費差不多,所以董事們希望能夠盡量降低流量成本,以減少代言費,用來讓 陈欧 自己代言。董事會所依據的是簡單的事實: 陈 欧 年輕、帥氣,又有斯坦福MBA以及創業經歷,這符合當代青年偶像的定義。而且,由於競爭對手樂蜂網創始人李靜常常參與電視節目植入廣告,因此 聚 美 需要補齊這項劣勢。所以 陳 欧 開始參與《非你莫屬》、《天天向上》等電視節目。不論效果如何,它卻讓 陳 欧 獲得了一份從劉惠璞挖來至 聚 美 的機會。
今天, 陈 欧 已經習慣自己的「明星」角色,有時候,他有些得意。「你看朱啸虎和為小電喊了那麼久也沒什麼影響,但 我 和 王思聰兩個人吵架,一夜之間,就教育起整個行業。我覺得這種事情挺NB。」他的微博粉丝已经有4579万,被点赞24万次。一条与王思聪争论充电宝的话题,让他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他的品牌价值飙升至令人瞩目的程度,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技术与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情感联系,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方案,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然而,有時候,他也感到哪里并不對頭。“如果公司对你的个人影响力依赖这么大,這说明这个公司是不健康的啊。” 他想明白過來。如果这样下去,将来有什么分歧或者什么样的情况发生,那么这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这也是为什么他不断寻求解决办法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比如通过增加其他方式来提升企业价值,比如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市场策略调整等方式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减少对某个人的过度依赖从而避免风险产生。此外,这种现象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都会选择寻找合适的人才作为其重要决策者,因为这些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迅速应对各种挑战并保持持续增长,即便是在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下也不断进步,并且成为行业领导者之一,使其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和愿景,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这一切,更需要团队协作和系统性思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确保整个组织能够健康稳健地发展起来,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的目标。
当然,在这种情況下,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企業内部文化建设的问题。如果企業內部文化建设不好,那么即使有优秀的人才加入,也难以發揮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界环境良好也不一定能保证企业顺利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研究表明,大型机构往往比较容易形成固化观念,对于变革持谨慎态度,这种现象被称为"机构效应"或"组织行为学中的抵抗心理"。因此,无论是在选聘人才还是内部管理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改进,以确保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并有效利用他们拥有的资源,为企业带来最大益处,同时满足员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需求及个人成长潜力的同时,可以更加坚实地构建起一个具有创新能力、高效运作、高绩效团队文化氛围,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竞争力,使其能够无视瞬间风暴般变化中的困难,与时代同步迈步,为社会贡献更大的价值。而对于那些仍然停留在旧时代模式下的老牌巨头们来说,则必须迎接挑战,将自身转型升级,以适应日益紧张竞争压力的现代经济环境,要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以及开放心态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宽广,为改变世界铺平道路!
最后,当我们谈及关于「Change The Word」的校训时,我们想到的是斯坦福大学那个词语背后的深刻含义——改变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理念,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努力去改变那些无形却又显著影响我们的规则,用我们的行动去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地球社区,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从改变开始的一个旅程。这一点恰恰反映出了那种精神状态,即一种超越自我的追求,不断探索并突破边界,使人类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