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物故事排比菲利普克罗松像一条没有鳍的鱼
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物故事:排比一条没有鳍的鱼——菲利普·克罗松
文/孙建勇
当年,26岁的菲利普·克罗松在搬动屋顶天线时,触到高压线,两万伏电流瞬间将他的双臂和双腿烧成了“焦炭”。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躺在医院里,菲利普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一个电视节目使他明白了自己究竟该怎么做,那个纪录片讲述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女子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事迹。那场面震撼了菲利普,他想:“我也要横渡英吉利海峡。”
没有四肢,却想横渡英吉利海峡,就如同一条没有鳍却想游弋大海的鱼,所有的人都认为不可能,而然而 菲立普决计要做一条无鳍的鱼。
菲立普聘请教练传授游泳技巧。事实上,在此之前,他是典型的“旱鸭子”,从未下过水。第一次下水,他身体像石头一样直往下沉,水呛得他差点窒息,但幸亏教练保护把他迅速捞上来。不过,他很快想到好办法,让人在自己残存的手臂上安装假肢,在残存的大腿上套上脚蹼,然后,将头戴潜水镜和呼吸管,再次下到水里。按照教练提示,他不停地划动手臂,并且使劲地拍打脚蹼,不管怎样,没有沉没就是成功!经过一周训练,他进步神速,可以沿直线游动,又过了一段时间,还能连续游过两个泳池距离。他信心满足,加强力量训练,每周35小时不等待休息。一年后,一切都好了起来,如同自由穿梭于波涛中的一条鱼。
挑战性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在2010年的9月18日8时,从英国福克斯通港出发,用力向法国维桑港前行。这一次他的假肢划破着碧波激起浪花,是那块橘色的标志,在波涛中格外耀眼。他保持节奏合理分配体力,每三公里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前行。但三小时后疼痛难以忍受,但他告诉自己:“这是不会停歇!”就在这时,一群三只海豚围绕着他跳跃,这让他的疼痛减轻许多。他靠着这新发现方法再次奋力划水欣赏着这些跳跃的小伙伴们。不久之后,在13小时30分钟内完成34公里长途航程,比预期多10小时30分钟更早些抵达目的地,那天 菲立普就像是真正的一条无鳍之鱼,把最真挚的情感留给现场所有人。
明知不能成为一条有鳍之鱼,却偏偏坚持成为一种特殊之物,并且最终把这种特殊之物做得纯粹而完美,这便是一种奇迹,或许奇迹创造并不复杂,只是99.99%的人都会觉得作为无鳍者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