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楷模陈先保在自然界的冰棍瓜子事业中打造出30亿身家成为一省首富的奇迹

  • 励志成功
  • 2025年04月30日
  • 文/熊剑辉 2011年3月,当“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时,人们才猛然发现,洽洽这个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已悄然成为中国炒货行业的霸主。所有人不禁好奇,洽�8949创始人陈先保,如何能靠着小小的瓜子便赫然起家,并成就30多亿身家的人生传奇? 下商海 1982年,23岁的陈先保从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省商业厅下辖的糖业烟酒公司,端上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36岁那年

90后青年楷模陈先保在自然界的冰棍瓜子事业中打造出30亿身家成为一省首富的奇迹

文/熊剑辉

2011年3月,当“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时,人们才猛然发现,洽洽这个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已悄然成为中国炒货行业的霸主。所有人不禁好奇,洽�8949创始人陈先保,如何能靠着小小的瓜子便赫然起家,并成就30多亿身家的人生传奇?

下商海

1982年,23岁的陈先保从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省商业厅下辖的糖业烟酒公司,端上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36岁那年,他已经是商业厅工业科科长,却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年纪毅然辞职下海。儒雅的大他说,当时单位确实不错,但总感觉施展不开,他出来或许能做得更好。

1995年,他成立合肥华泰,从租了个小车间开始了冷饮厂。那会儿冷饮企业都在混乱厮杀、拼抢市场,是竞争非常激烈。他专攻儿童冷饮,这个细分市场别出心裁地把冰棍做成了“双节棍”,推出了儿童冷饮“棒棒冰”,立刻大受欢迎。

靠着“棒棒冰”这个“金点子”,陈先保初涉商海就站稳了脚跟。但很快,“棒棒冰”开始被同行大量仿冒。如何杀出重围、继续开疆拓土?他思来想去琢磨出个匪夷所思主意:去东北卖冰棍。所有人都说 陈先保疯了。

东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冷”,南方人凭直觉就认为东北人压根不吃冰棍。而且,在那里有暖气人人吃冰糕。“棒棒冰”在东北一炮打响,不仅营业额迅速突破千万,还让他的事业迈入了一条新的发展轨道。

创 “ 洽洽”

抱着这一成功经验和对市场细微变化敏感的一面,对于炒瓜子的机会也看到了。在安徽历来炒货兴盛之地,一种新瓜子的制作工艺吸引了他的注意。这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将原材料浸泡、去皮、入味,然后再炒制而成。他认真琢磨这项技术,将其改良并加以创新,最终发明了一种煮法,使得炸出的瓜子干净卫生,同时保持美味和营养。

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这种新方法,并将其命名为 “百煮入味香”。它既保证了品质,又符合健康消费者的需求,这使得产品一下子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包装袋上标明 “百煮入味香”,更是增强了产品特色,让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独特。此外,他还特别注重设计和包装,以环保结实的牛皮纸袋代替传统塑料袋,以及竖式大信封等设计元素,使得商品外观与内涵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

四板斧

为了让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关注并扩大销量,加强市场影响力,他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招,即搞设计与包装,与众不同的是,其精心设计出的环保结实牛皮纸袋与竖式大信封组合,更显高端气息;第二招,上央视广告,大规模投放中央电视台广告,以此来提升品牌知名度;第三招,即送礼金促销,用各种形式的小额奖励经销商,让他们积极推广产品;第四招,则是通过卡片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将唐诗宋词朱德庸漫画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增加了解释价值,使之成为该行业中的一个亮点。

这样的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忠诚客户群体,他们因为品质保证而选择购买,而且由于文化内容丰富,他们对产品产生的情感联系更为深厚。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进一步巩固并扩展了用户基础,为公司带来了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