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保在自然恩赐下打造30亿身家成为省内首富的瓜子大王
文/熊剑辉
2011年3月,当“洽洽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时,人们才猛然发现,洽�8945这个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已悄然成为中国炒货行业的霸主。所有人不禁好奇,洽洽创始人陈先保,如何能靠着小小的瓜子便赫然起家,并成就30多亿身家的人生传奇?
下商海
1982年,23岁的陈先保从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安徽省商业厅下辖的糖业烟酒公司,这份“铁饭碗”让他端上了旱涝保收。但36岁那年,他已经是商业厅工业科科长,却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年纪里毅然辞职下海。他说当时单位确实不错,但总感觉施展不开,或许自己出来或许能做得更好。
1995年,陈先保成立合肥华泰,将租了一间小车间开始了冷饮厂。那会儿冷饮企业都在混乱厮杀、拼抢市场,那种竞争非常激烈。陈先保则专攻儿童冷饮这一细分市场,用心把冰棍做成了“双节棍”,推出了儿童冷饮“棒棒冰”,立刻大受欢迎。
靠着“棒棒冰”这个“金点子”,陈先保初涉商海就站稳了脚跟。但很快,“棒棒冰”开始被同行大量仿冒。如何杀出重围、继续开疆拓土?陈先保思来想去,最终琢磨出个匪夷所思的主意:去东北卖冰棍。所有人都说他疯了。
东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冷”,南方人凭直觉就认为东北人压根不吃冰棍。然而,不经意间,一位聪明如他的农民向他展示了一个秘密:冬天虽然寒冷,但夏天和秋天气候温和,如果有孩子们,那么对他们来说,“棒棒冰”必将是一款热销产品。这一发现,让他的视野得以扩展,从而改变了整个生意模式。
随后,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他目睹了一群跳恰恰舞的人群,他们跳跃活泼、充满活力,这正是他想要传达给消费者的精神状态。在这场偶遇中,他灵机一动,将自己的品牌命名为“洽�8945”。
四板斧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无数企业家可能会选择逃避,而不是迎难而上的勇士——这是创始人的责任。而对于那些追求卓越并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来说,比起千篇一律地盲目追逐高科技潮流,更应该关注那些潜藏于传统产业中的宝贵资源,即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如炒货卖瓜子这样的行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这样一个超级大红海里,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不断创新,以更好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而这些都是由技术革新决定的,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工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没有这些突破性的变化,那么即使再努力,也只能是杯弓蛇影,无果而终。
为了闯出一条生路,他接连施展出了四招妙计:
第一招,是搞设计、做包装。他意识到传统炒货摊拿张报纸包装显得低俗,而其他牌子的塑料袋也缺乏品质感,因此他精心设计出的环保结实包装袋,以及竖式大信封,使之既环保又耐用,同时营造出一种高端大气的情趣。这一切都是由他一人之手操刀完成,对外界形成了一种独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致性形象。此外,每一种包装设计都蕴含着诗书文化元素,为其增添了一份文化艺术感染力,从而提升整体价值观念和品牌形象,使其与众不同于普通商品,在消费者眼中树立起独特的地位。
第二招,上央视打广告。他决心投入400万资金进行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广告活动,与此同时,又积极寻找各种渠道促进销售,比如送礼金等策略,以此来迅速扩张市场占有率。此举效果惊人,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迅速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产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用户支持与认可,最终实现快速增长并巩固市场地位。
第三招,是通过送礼金搞促销。一方面通过提供优惠价格吸引顾客;另一方面通过送礼金激发顾客购买欲望,让每一次购买变成一次愉悦体验。这项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公司带来了额外收入来源,加强了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有助于维持业务发展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促进业务增长速度与质量相结合,便于客户理解解决方案价值,并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需要的事物,因此能够增加销售额并保持竞争优势)。
第四招,则是在每批次生产过程中添加卡片,这些卡片内容丰富多样,从唐诗宋词到朱德庸漫画,再到金陵十二钗等主题,每次打开,都能享受到不同的文化阅读体验。这种附加值丰厚的手法,让原本简单的小吃变得具有高度个人化属性,让每个消耗者都不只是买瓜子,而是买到了一个可以分享给朋友和家庭成员共同欣赏的小故事或美丽画面,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短暂瞬间,也能让人们感到幸福感和满足感,这样的互动产生的情感纽带更坚固,更持久,对比一般商品,只需几秒钟就会忘记,因此它赢得了许多忠实粉丝,并且因为这种特别之处,它也能够无声地传递美好情绪及健康信息,因为它以一种既安全又健康的方式呈现,以此来影响周围环境及社会行为习惯,为社区带来的正面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单纯销售商品本身,所以它成为了很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特色文化体系,被誉为当代生活里的风景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