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傅盛一路走来偶像值得崇拜的正能量例子
傅盛简介
傅盛出生于江西,成长于山东,他的职业生涯在厦门起步,并在北京展开。他最初来到北京是为了考研,但迫于生计,他踏入了职场。在2002年,傅盛加入了3721,这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他开始跟随周鸿祎,一直工作到雅虎,再到奇虎,从一线员工做到了360安全卫士总经理。
2008年8月,傅盛离开了奇虎,然后转型为投资者。翌年9月,他创立了可牛影像,并在与前东家的竞业禁止协议期满后,即18个月内推出了可牛杀毒,再次进入互联网安全领域。直至2010年11月10日,可牛与金山安全合并成立金山网络时,傅盛担任CEO。
从目前看待他的职业经历,无论是周鸿祎还是雷军,都对他的成长和事业产生过深远影响。前者将其带入IT行业,为其树立了一面名号,又使其遭遇起伏,最终促使他离去;而后者则给予其创业机会,让他回到IT行业,并成为金山网络CEO,这样的支持让人感佩不已。
站在2012年的十字路口上,傅盛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时,有四个关键节点:首先是选择正确的行当(IT行业),接着是打造成功产品(360安全卫士),然后是创办可牛公司,以及最后成为金山网络CEO。他强调“势”——环境和机遇,是决定英雄们命运的人物,也是先决条件,没有“势”,个人能力再大也无济于事。
我的成长特别草根
我曾在母校重逢,与恩师交流,对恩师的话深以为然:“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现在更应该说“舞台有多大心才有多大”。一个人的成长依赖环境,如果当初留校,我相信今天看到的一定不同。我出身普通学校,不同那些名校或海外归国互联网精英,他们的成长路径各异。
我自1978年出生,在江西度过童年,在山东完成大学教育。那时候,我意外地考进了位于河南省的一个三流院校——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当时称作中国矿业大学。当时通过填写志愿再考试录取系统,我不知情竟被调剂到这所学校。这所学校虽然不是顶尖机构,却拥有一流教师。一位英语老师的话让我铭记:“大学,是你成为自己想成为那种人的地方。”因此,我努力塑造自己想变成的人。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让我接触计算机世界。当时电脑并不普及,所以我练习键盘上的26个字母,每天盲打提高速度,还主动帮助老师同学打印文件。我还创建了一家电脑技术协会,它最终发展成了省级优秀学生社团。在这个社团中,我们邀请外界专家讲座,那些知识都是基础,比如486CPU、Windows操作系统等……高级话题则涉及C语言编程,我们自学这些知识。大二期间,我们制作了一套含3D动画、语音、字幕介绍的多媒体演示系统,当国家教委考核我们学校时,该项目获得极高评价。
毕业那一年,我拒绝院長留下来的优厚待遇,因为我渴望改变世界,但现实很残酷。在现场招聘中,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学校。我去了厦门厦华电子,那是我第一份工作。当时厦华计划借鉴DELL营销模式做电子商务,而我负责电子商务部门。但1999年的B2B环境并不成熟,因此注定不会取得什么成绩。那时候没有想到未来会涉足互联网,只想着往管理方向靠拢。
2001年,我来到了北京原本目标是不寻找工作,而是希望考MBA,以镀层金。但北京物价太高,所以不得不找工作。我第一份北京工作是在国信贝斯软件开发企业全文检索技术。第二年跳槽到3721,那里我遇到了周鸿祎。
360时代执行力
尽管对周鸿祎表示感激,但不能永远停留在这种状态中,要超越。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共同的经历和价值观,他可能不会看到我的潜力,就不会出现后续产品链。而如果没有我的贡献,也许360就只是一个简单品牌而已。不过,看似简单的事实背后藏着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市场挑战。不仅如此,由于执迷于某种程度上,是不符合以后的发展策略,因为这样只能导致更多争斗,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
实际上,与周鸿祎之间发生的事情并非一次刻意策划的事象,如今,这些恩怨似乎已经平息下来。作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好斗的心态,不可能取得什么成绩。此刻,或许有些事情过去就是过去,不再重要重点放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以及业务创新上,这才是一切要紧之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与360之间那些关于彼此的辩论对于主流社会影响微乎其微,大部分人只把它视作笑话,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找到突破点,使产品更加优秀,使业务更具竞争力。这一点乔布斯传中的某句话提醒着人们,你即便证明了别人错误也不算什么,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抓住机会,将好的牌打出去。在那个充满懵懂的时候,我抓住了一手好牌,然后顺势将它发挥出来。
抓住一个势
离开奇虎之后,我遇到了雷军。他对雷军一直保持百分之百的感激之情。他教会他什么叫视野——站在高度看问题做事。这一点对于提升自己的眼界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可以说我的职业道路充满挑战,同时也饱受磨难每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但每一次跌倒,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每一次尝试,都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本质上,说到底,就是不断追求卓越,用尽一切力量去实现梦想。而这一切,便是我生命旅途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