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从悍匪到书生的励志故事如何在社会中翻身转变
王峰并非中国IT界第一个创业的高管,也不是最成功的一个。但他有足够的生存智慧。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悍匪,一半是书生,王峰这两面性让他能够迅速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角色转变。
离开金山
哥们儿,你不要以为我天天跟你讲话像个土匪,其实我骨子里知道在场面上怎么混。在金山,我夹在两个人中间,一个叫求伯君,一个叫雷军。但我活得很好,我跟他们俩都合得来。我有老求那一面,他的玩儿和生活会跟我分享。他不跟我谈工作,偶尔我跟他谈起公司最近怎么样,谈完了,他说,哦,挺好。其实他没听懂,但他觉得王峰的语气很坚定,肯定都是对的。但是在雷军那儿,他就很认真跟你讨论工作,我也很认真。我在金山的工作方式,每天平均跟雷军开会聊到晚上十点。
这两个人中间,我不能说我起了调和作用,但是确实关系都挺好。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像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候的周恩来。在金山待得很舒服。一直到2006年底,我觉得没有空间了。那一年,我确实心情复杂。我倒不是说一心想当CEO,但我没空间了。我承认,这和金山还没上市也有关系,即使上市我也觉得金山成长太慢。刚做游戏的时候,我一度觉得我们能做到盛大第一、网易第二、金山第三,但后来发现,我们在战略上还是保守了。那一年,有完美时空和巨人都快速前进,它们非常猛。而我们虽然改革不断,却总是在关键时刻遇阻。机构太沉重,我们无法掉头。
我们慢了,而这个慢I不能阻挡。当时走人非常多,有我的手下直接被挖去做COO。我尽力留住员工,为他们熬夜陪聊。当到了2006年下半年,在柏彦大厦楼下的凉亭蹲了一小时,对自己心里提出了结论:想要留住员工,你必须比他们成长速度快。如果不能,那就会有人不断地离职。
2006年12月,当心态就是不想干的时候,说:“少了一些什么都不重要。”突然意识到,可以离开,不再需要对公司那么重要。这一次,从楼梯口撒尿说的那句话,是给雷军听的一句:“去读一下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吧,对现在的情况有些许启示。”
此次告别,与之前不同,没有人找过。不过新浪曾经找过,还有VC和业内大佬邀请过“我”,但均被当作“口水话”处理。这一次,当风、水、空气与环境共同发出“可以创业”的信号时,便决定自己动手。
得到一些邀请,如韩国NCsoftCEO连续三次找过来,都未能促使其放弃梦想,只是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心境,最终拒绝IDG的大笔投资,并决定自主创业。在美国东海岸漫游期间,在圣诞节之际回归国内,将一切事务安排妥当,再次踏上了独自探索的人生旅程。
这一切,让王峰明白,无畏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勇气。他所经历的一切,或许看似顺序错乱,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选择无畏,就是选择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