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15年稳坐华人首富之谜个人成长的物是人非
创业至今60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这就是李嘉诚。
成为超人的那个人
“外人都将他看作超人,而他自己,则始终将自己看成是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尤其敏感。
从20岁起,李嘉诚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发展的大部分数据,说出其中的一切:“我投入。”
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李嘉诚常常一再强调。虽已85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了解并不过时。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两台电脑实时显示旗下企业股价变动。而侧面办公桌上,则摆着苹果笔记本,这正是他日常工作所用的工具。此外,每天早晨、午夜与凌晨三点之间,无论何时,只需轻触屏幕上的小图标,便可收到当日全球新闻列表,从而紧跟世界潮流,以确保决策前沿位置。
这些习惯,让这个老人的投资一直站在资讯最前沿,也让这个老人的生活充满了科技元素——用iPhone手机浏览、使用iPad读书以及开发专门软件评价公关效果等。
孤独,是他的自然状态
虽然身处财富帝国之巅,但孤独仍然是他的自然态度。在这位亲近者眼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或接近这位传奇人物。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因为成功带来的隔阂或者权力使然。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孤独源于一种深层次的情感控制,它是一种来自内心挣扎和不断抛问题、回答的问题态度。即便有数百万利益相伴,与世隔绝依旧是不易避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身边围绕着众多追随者与忠实助手,他们也只能远观其伟大,却无法触及其核心世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尝试揭开神秘面纱却未能成功——因为他们只看到表面的光芒,却未曾真正进入那个藏匿在背后的私密空间,那个只有少数极少数幸运者才能见识到的真实世界。
建立在尊重之上的商业帝国
早在很多年的过去里,当一切似乎都指向了一条通往成功无尽盈目的道路上时,在那些白昼梦幻般沉醉于辉煌光芒的时候,对此事物最为敬畏乃至惊叹的是那些目睹过此景象而又深知其中隐秘的人们。一位地产巨子告诉记者:“尽管我们都是商界精英,但是真正令人敬佩的是不是你在地球上的影响力,更应该反思一下你是否真的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样的思考方式如同空中的鸟儿一般自由,它展现了一个既简洁又深刻的事理:即使置身于繁华都市的心脏地带,其力量并不仅限于是金钱堆积,而更应体现在承载责任与尊重社会公众的一贯立场上。而且,这份力量还是建立在坚持原则、勇敢探索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基础上的,并不是简单靠权势或者巧合获得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不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行为竟然背离了最初设定的目标,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是否还能继续拥有那个属于你的领域——即使它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小角落,也足以让所有意志消散前的最后遗憾成为永恒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