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创造阿里巴巴帝国的秘诀与我成为偶像的故事
一、学数学不如学英语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马云说,“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后来这位“杭州最棒的英语老师”因为英语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债没讨成,却促成了他与互联网的十年姻缘。
互联网本来就是“舶来品”,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国际通行证”,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这一切都促成了马云的国际化视野,使他能弄来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目标远大高举高
虽说马云绝非天生丽质,但后天的“难自弃”让他笑到现在。在1999年的春天,当阿里巴巴刚刚创办之初时,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了一个宏伟而坚定的目标,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并希望所有商人都能使用阿里巴巴。
三、选对偶像不怕当粉丝
在2005年的第二届阿里 巴 巴网商大会上,当着杨致远和孙正义等众多行业巨头面前,对他们表示感激并称其为自己的偶像。这背后的故事是,在1995年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时,由于一次意外发现雅虎网站并被其创始人杨致远深刻印象,这次相遇奠定了两人的友谊基础,并引领着未来数年的合作和发展。
四口才与精神控制法
如果将马 云 的精彩言论出版一本书,那一定是一本畅销书。他在央视录节目时,以其独特魅力迅速赢得观众的心。而他的口才也让许多人回味无穷,让人们相信,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下交流,都能够展现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情趣和风度。
五、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是”
对于业务运作来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事”是阿里的核心原则之一。“我们要求销售人员出去时,不要盯着客户口袋里的5元钱,你们是负责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元钱先变成50元钱,然后再从中拿走5元钱。” 马 云 说。如果客户只有5元钱,你把钱拿走,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户,那是不诚实。不诚实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而这种文化也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六、倒立思维
为了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在2004年的淘宝开店活动中,有员工贴墙倒立,这种行为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传达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改变思考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如果不能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就会被淘汰掉。而这个团队精神,就是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从而实现突破性的增长和变化。
七、高标准要求自己但低调待人处事
尽管如此,对于工作态度方面,他们给出的评价非常严格。“谁违背了这个,没有别的话好说立即走人。” 这种严格要求反映了一种文化,即每个人都应该有清晰明确的地位,并且必须遵守这些规定。这样的管理哲学帮助构建起了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每个成员都是为了共同目标努力工作,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或职位提升。
八、大智若愚
作为武侠迷中的狂热份子之一,被誉为中国IT界的一代宗师,其内心深处有一股强烈的情怀——这是由金庸先生赋予他的赞誉。那段经历证明,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共度岁月,是极大的幸运,也是一个值得珍惜的事物。而这份情感,以及它所带来的灵感,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它激励着每一个人不断追求更高更美好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在技术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