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偶像名人的第一桶金
马云的创业之旅:从翻译社到互联网巨头
在45岁的马云看来,创业是一场与困难和失败为伍的长跑,而非一蹴而就的成功。2008年,他在亚洲协会举办的午餐会上,以武侠风格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初期挑战。他不是故意贬低自己,因为杨致远曾这样评价他:“马云是一个勇猛而强大的对手。”
早年,马云展现出了他的勇猛性格。童年的他因爷爷曾是保长,被同学视作“资产阶级”,遭到了欺凌。然而,未像其他孩子那样默不作声,马云总是回击,这让老师们认为他是打架最多的小学生。他还练习过八年的散打,并坚持太极拳,对武侠小说情有独钟。
大学毕业后,马云先是在学校当英语老师,然后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每天骑车40分钟去西湖边上的香格里拉酒店做国外游客的导游,以此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一次与澳大利亚游客交流中,他意识到世界与他之前被教导的大相径庭,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
之后,马云辞职并换了几份工作,最终在1995年创建了海博翻译社。那时,他帮助杭州市政府与美国公司合作,与互联网第一次接触。这促使他成立中国最早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推出中国黄页项目。
尽管许多人将他视为“骗子”,但馬雲依然不断努力。一遍又一遍地推销中国黄页,一夜之间营业额达700万元。但随着竞争激烈起来,最终不得不向杭州电信出让70%股份。当失去决策权时,他感到非常挫败。
1997年,当外经贸部邀请馬雲加入时,他带着几个伙伴去了北京,在一个小房间里苦干15个月,不仅使外经贸部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部门,还获得287万元利润。不过,由于股份问题再次出现,他们决定重新创业。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一个小屋里,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诞生了18名创始团队至今合作至今。通过这些经历和挑战,馬雲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知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