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义在台风中放飞梦想勇敢迎战社会挑战
文/刘欣然
2011年5月,《财富》杂志评选出“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26岁的舒义是最年轻的。传统工业时代要奋斗一辈子才能达到的数字,他只用了3年,这就是雷军一直向往的“在台风口放风筝”吧!
“我在成都认识一个做传统媒体的老板,他花了10年时间。公司估值5000万元。我们现在估值1亿美元,就是六七亿元,他说你们这个行业简直就是火箭啊。”舒义说:“2009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可以上网,随后Pad出现,移动终端快速发展,未来人们都会慢慢变成用手机和Pad上网。我们2009年以后专注于这个行业,是这个行业的领头公司。”
对于这个新兴市场,他的判断是:“这个市场现在还比较小,整个国内的广告市场大概是5000亿元,现在手机和Pad广告市场去年也就四五亿,今年大概10亿的规模,每年翻番。力美广告去年收入1亿元,今年收入将达到3亿,占了接近30%的份额。明年我们基本上就可以赚6亿元。”
舒义是四川都江堰人,其父亲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都江堰首富级人物,但后来渐渐败落。“我父亲原来有二十多个干儿子,都看不到了。”父母离婚后,舒义跟了母亲。他十岁时母亲改嫁给一名小学老师,一月工资1200元。
生活艰难,但必须要赚钱养活自己。在卖盗版英语字典、倒卖MP3、帮别人配电脑等过程中,最终迷上了互联网,并通过Edwyn美国人的博客了解到创业机会。此后他先做了“四川大学生网”,一年小打小闹,就有好几万元的小利润。
但他的创业经历走过麦城。在2006年的某个时候,当他欠下两万元,小组成员全部发不出工资时,他硬着头皮四处借钱寻求投资。一次,一名40岁海归对他说:“我凭什么借钱给你?你进过几次五星级酒店?”舒義站起来回道:“谢谢教导。我现在没你成功、没你有钱,但你20岁时绝对没我成功,我40岁时绝对比你成功!”
当年的困境让他变得更加务实。他把所有剩余资金存在公司账上,只为买到数码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和iPod——这是他多年的梦想。不过即便账户里存着百万计,他依然节省每一分钱,以至于为了省1000元,他们选择坐火车而不是乘飞机。
25岁的时候,无论账户里的金山如何璀璨,不忘初心地踏足全国各地参加会议,与业内人士交流学习新知识。在关注安卓与iPhone之日起,那份摩根斯坦利关于知识周期报告深刻影响了他,使得2010-2020被视作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使得当年的结束,让他的决断更加坚定。当那最后的一枚欠条写完之后,在北京创业成为现实。
更多励志故事请访问:http://www.li96.com/lizh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