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偶像而努力的名人从暴穷到暴富的英雄旅程
人物简介
潘石屹,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大学毕业后,在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他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事业。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
潘石屹的创业路
在中国,谈论房地产风云几乎不可能不提及SOHO中国[5.15-7.04%]公司的潘石屹。他开发的楼盘占据了北京CBD地区将近一半的销售额,他永远不变的招牌形象不间断地出现在各种论坛、媒体、户外广告上。但是,你知道他是如何创业起来吗?
英雄莫问出处
坐在SOHO现代城18层宽敞办公室里,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如同说书一样,描述着多年的落魄淘金史。
1991年下半年,当时海南经济正遭受低潮。和许许多多的人类似的淘金者一样,潘石屋和冯仑几个人成天混迹于海口街边排档,“无聊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绕岛一周,然后回来时已经满脸胡子。”有一段时间,一位女士与他们走得比较近,她常常与他们一起喝酒聊天,但直到有一天,这位女士来到了“万通公司”办公室参观,一去不复返。当多年以后,他们再次遇见,这位女士坦言,“你们那唯一的一张办公桌上都是厚厚一层尘土,我怕惹是非!”
成立海南万通之前,冯仑、潘石屋等人的计划是承包一个叫做“大地公司”的国有小企业,他们约定每年向原来的厂长缴纳数千元管理费。大地公司由冯仑、潘石屋经营,但合同刚签订第二天老厂主便骑车赶来要回印章并撕毁合同。这才有了后来的重新注册“万通”。
听着 潍水说书,全班同学笑声不断回荡在数百平方米的大厅中。窗外马路工地忙碌的人影谁能料到,那其中哪个会成为未来某个奢华场合中的讲述者?
在清水:小潘拉粮等人帮忙
1963年的秋天,小家的粮食被调离农村交公换成了甘肃省粮票,这个任务落到了14岁的小潘身上。“200多斤粮食,一辆平板车,20多里土路”,对当年的‘老’ 潍来说这趟送粮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只好靠旁边的人帮忙。
随后,小白转学到了县城高中,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从农村到县城,他感觉生活充满希望。而一年之后,他接到了来自省城兰州一所中专学校录取通知书,为自己开启了新篇章。
在兰州:自我介绍引来哄堂大笑
由于通信工具不足,小白很晚才拿到录取通知书,当他一个人踉踉跃跃赶到兰州时学校已经开学一个月。他站在教学楼前,不知道应该找谁报到。一身行囊的小白就这么迷迷糊糊睡着了,被班主任金老师推醒:“你是我班上的,你跟我来吧!”然后全班同学都笑得停不了嘴,说的是他的西北乡音没改过。
两年的学习结束,小白考进位于河北的一个 石油管道学院,以第二名成绩毕业分配至廊坊市油气局经济改革研究室。此刻,他已准备踏入社会探索未知世界。
在深圳:花50块搞“偷渡”
1987末叶,小白首次南下广州深圳。在春节后的第一批资金流失之际,他决定辞职留下,将家里的所有积蓄借给朋友,每次只剩80余元。那就是那些日子里的日常生活————用微薄钱财买香烟吃饭,用脚步丈量这个陌生的城市,用心感受这份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希望。
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初见时那么温馨美丽,它让小白感到压抑,而那个时候他的生活似乎一直是在寻求一种突破:
炒房炒出了胆量
最初进入海南,看似热闹繁华但缺乏资本,让他深切体会梦想之所以渺茫竟然因为没有钱。在那儿,有一次偶然机会让他成了一家砖厂厂长,即使面临高峰期400余工人的挑战,也有过100余工人的困境,更有民工情绪问题爆发时,还曾险些被砖头打破卧室窗户,那是一段埋头读书的情景。
然而当砖厂停产、小白重返海口面对经济低潮,对比其他淆者的撤退选择留下来碰运气:
理发两块还需讨价还价,
晚上睡沙滩又担心被盗,
别人房间看春节联欢看了一半便被驱逐。
1991八月,小黑与友伙建立起“万通”,以高息借款十几万元投机房产,并且就在短短几个月内通过炒作积累超过千万元资金尽管最终也损失掉,但它教会了他找到勇气。
1992八月预感到泡沫即将破裂的小黑撤离海南北赴京。这是一个偶然机会,因为怀柔政府食堂吃饭听到消息,让他发现北京市给予怀柔几个定向募集资金股份制公司指标却无人愿意做出的空隙:
抓住这个机会创建起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而紧接着接到的有关部门电话令其汗流浃背:
“我进门,就看见几十位领导排成一排,我站在前面讲,一边念豆大的汗珠滴落材料。”
故事始于一个简单的事物,却演变为传奇般的一生;始于贫穷,却走向富贵;始于谜团,却解开命运;始于梦想,却实现奇迹——这是关于英雄莫问出处的一段传奇,是关于为了偶像而努力名字下的历史,是关于从暴穷到暴富经历的心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