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月友情小屋同学情绘满花开
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可能会有许多同学,但真正能深入了解、相互扶持的那几位,则是稀缺而珍贵。我和董同学就是这样的人。我们曾是八桥中学的同窗,那时,我们每天上学放学一路同行,彼此间的情谊日渐深厚。毕业后,我们各自去了江苏无锡和山东兖州,见面变得越来越难。但即使时间久远,我们的心结依旧牵挂。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南方考察学习时,他们特意到我下榻的宾馆看望我。那时,没有电话机,更没有智能手机,所以我们只能短暂交谈便分别了。在我的单位留下的联系方式也失效了,因为社会正经历着快速变化。直到后来,我尝试通过信件与他保持联系,但那些信件似乎沉默于大海之中。
多年之后,当我偶尔想起他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他的最新地址。他可能搬家了,也许他的邻居不清楚新地址。直到去年11月,我们终于重逢。这是一段曲折的旅程,一位同学从另一位那里得知我的手机号码,并帮助我们重新联系起来。
这个月末,他告知我找到董同学的电话号码。我迫不及待地拨通那个熟悉的声音,与他讲述了各自的生活。一段半小时的对话里,我们讨论身体健康、家庭琐事,还谈及退休后的生活习惯。我即将出版散文集,而他则坚持练习书法。我们约定,在鸡年春节后一起前往无锡拜访他们,这份期待让我心情激动。
为了我们的这次重逢,他精心准备了一切,从火车站选择最合适的地方等候,再细致地提供详细地址和楼门号码。他还预订了“和团团”饭店,最终成功抢到了理想位置。当老伴儿占据最佳位置时,还遇到了另一个人正在为同样的餐桌努力,她们成了临时朋友。此刻,我反思:作为客人,是何等荣幸能获得这样的款待?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我们是同学!
有人说“同学情是世界上最纯最真的一种情”,这一点再次被我们的故事所证明。在长久分离之后,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足以让两颗心相连,无论走过多少风雨,都不会磨灭那份彼此之间浓郁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