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因肤色而自卑中国杰出人物故事简介中的书本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面临两种认同危机,一是种族认同,二是信仰认同。回忆起10岁那年,我回到美国,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学校,那里的学生几乎都是白人,只有三个黑人同学,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的肤色与学校的大多数同学不同,我产生了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
在我父亲的梦想这本书里,有一段记载,当时外祖母很生气地回家,她抱怨说,在等车的时候,有一个人向她讨钱,那个人非常过分,还不断地要,如果公交没来,那个恼羞成怒的人可能会动手打她。我建议外祖父给外祖母买辆车,但外祖父却直言不讳地说,他之所以生气真正原因是那个向她讨钱的家伙是个黑人。这番话深深伤害了我的心灵,也激起了我最原始的心理恐惧。
为了寻找自信,我曾吹嘘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位非洲王子。在夏威夷畔纳荷中学就读时的一位同学回忆说:“他善于交际,积极向上,经常跟我们说他爸爸是一位非洲国家的王子,是一位让他为之自豪的成功。”但当我的生父有一天终于从非洲重新访问美国,并应邀来我学校演讲时,我坐在听众中间,用尽全身力气把头埋得很深,感到非常没有面子。我父亲的演讲很成功,对我老师来说完全被折服,他们对我说:“你有一位很了不起的父亲。”而且大家都没有因为我的撒谎而嘲笑,而是对奥巴马父亲的话报以热烈掌声,并且后来还对我说,“你父亲真酷”。然而,这些鼓励并不能解除内心中的肤色自卑感。
《我父亲的梦想》这本书里还提到,当时十几岁在夏威夷的时候,我内心经常挣扎。我当时是一个篮球爱好者,但在球队里感觉自己是个“外乡人”,因为总是在和一群白人运动员打球,要遵守他们的规则。如果哪个裁判或教练想往你脸上吐口水,他完全可以这么做,因为他拥有这个权利,而你只能承受。但是我当年的密友凯利·弗鲁士马回忆道:“当时我们这些各种肤色的人一起相处融洽。我很难想象巴里(我的昵称)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他看起来总是那么开心,一直笑脸迎人。他的书里提到肤色和社会地位曾带给他极大的苦恼,我们都想要告诉他:他的感受是不应该有的,我们都是有色人的兄弟姐妹,都在一起生活,不分彼此。”
不过正是小时候如影随形的心理阴影导致一个人要么沉沦,要么就会迸发出惊人的斗志,要通过奋斗和成功证明自己也是地球上的合格居民。当年马丁·路德·金引用《圣经》的话掀起了黑人民权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黑人也是上帝按其形象创造”的话,或许肤色的自卑感日后促使我产生强烈的情绪需求,最终走上了成为博士、教授、州议员、国会议员甚至最后锁定最高目标——成为美国首位黑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