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励志故事中生命又何其宝贵亲情又岂有价
父子俩外出赶路,半路遭遇强盗。父亲远望见强盗追来,担忧儿子耳上的金耳环被抢走,急忙伸手去扯耳环,却手忙脚乱无法脱离。面对危机,他做出了极端的决定,将儿子的头颅砍下,用以保全金银。强盗们虽心狠手辣,也被这父亲的勇猛所震慑,最终选择撤退而去。当强盗逃离后,父亲带着儿子的头颅返回,只为了找回遗体尝试重新安放,但已经是无济于事。金银得保,全家却失去了亲人,这种愚蠢行为让天下人都感到讽刺和悲哀。
《百喻经》中描述的愚人形象确实多端,他们行事荒唐令人啼笑皆非。但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我却没有笑,而是感受到了某种不适和惊悚。这是一种在名利驱使下失去理智、甚至牺牲亲情的现象,是佛陀想要警示我们的人生态度。
记得有一位演员曾公开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那个场景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那时,他的一位小孩向他诉说了班上选举班干部的事情,小男孩虽然能力并不弱,但依然未能入选。他听着孩子的话语,一边摸着孩子的小脑袋一边说:“你知道吗?爸爸这些年努力工作,有很多重要奖项都没拿到,我也认为自己应该得到。”
那孩子好奇地追问:“那么你怎么想的?”他的父亲微笑了起来,说:“以前我也像你一样烦恼,可后来我的想法改变了。我每晚都会抱着你的睡觉,比抱起那些奖杯要舒服多了。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们什么最重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那些物质东西远比你们更无关紧要!”
听到这里,小男孩开怀大笑,从此心情轻松起来。这段温馨父子对话,让我们深思: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究竟需要什么呢?答案随时间而变化。在童年时期,没有什么比玩具更珍贵;进入青少年期,则是成绩优异;进入成熟阶段,则是健康与家庭幸福。而且,我们对于生活中的不同阶段所重视的事物也是不断变化的:曾经忽略的事物,现在可能变得格外宝贵;过去认为非常宝贵的事物,如今则可能变得可有可无。
随着岁月流转,我们看待世间万物的心境也在变迁。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有些事情我们看得更加明白一些——有些东西可以任其自然流逝,而有些则绝不能放弃,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宝贵,而亲情又怎能用金钱衡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