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的中国故事刘盛兰的事迹与名言
关于坚持的名言及事例:刘盛兰的事迹与感动中国之旅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获奖名片】:崇仁厚德,坚守正道不移
【颁奖词】
在岁月的长河中,他用生命点燃了希望的火炬。尽管身体衰弱,但他那颗年轻的心灵,依然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给予”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思。
【推选理由】
陈雨露:“老人没有更多的话语,只有无声的行动。”他的故事,是对一个民族深刻理解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
吴孟超:“一位普通老人,却以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他的事迹,更是激励着身边的人。
【事迹介绍】
刘盛兰,一位91岁高龄的山东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他曾是一家企业的保管员,在外打工时期,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份生活保障。但是在73岁那一年,他失去了生活伴侣,这使得他更加重视将来,不愿意让自己成为社会上的负担。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帮助那些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即贫困学生。
1998年,当他看到一则救助报道后,就决定将自己的微薄收入捐出去。这是一个小小的心愿,但它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项目。从那个时候起,直到现在,他已经资助了100多名学生,为他们提供了7万多元资金支持。在这17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尝过肉味,也没添置过新衣物,但他的善举却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
每天清晨,刘盛兰都会骑上自行车去捡破烂,无论天气如何酷烈或是寒冷,都不会停止。这并不是因为他吝啬,而是因为他知道,每一分钱都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所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些汇款单和回信,就是他珍藏的一个深蓝色布袋里的宝贵财富,它们记录着每一次付出的喜悦和收获的满足。
当病痛缠绕在他的身体时,当医生建议住院休息时,他仍然关心着是否能继续资助那些受益于他的孩子们。他那种责任感、牺牲精神,使得很多受资助的小朋友都被触动到了,他们纷纷前来看望这个一直默默奉献的大爷,并且承诺要好好学习,以报答这个恩情。
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奋斗,更是关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价值观念,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正义、友爱和奉献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