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不停的工作让你一事无成直到遇见成功励志故事的人物
时刻不停的工作,你将一事无成。文/迈克·哈里斯
四月初,美国和英国的网络媒体发表了一系列报道,哀叹“懒惰的法国人”。据报道,法国新出台了一项劳动法规,禁止工作单位在下午六点之后给他们的雇员发电子邮件。实际上,这个消息与其说是“懒惰的法国人”的证明,不如说是“懒惰的新闻记者”的范例。
因为据《经济学人》解释,那所谓的“法规”仅是一项劳资协议,而非一项法律。其目的在于促进特定范围内专业人员身体健康,而且,在该协议中,也没有对电子通讯严格宵禁令。
与所有传说一样,这个传言揭示了那些传播者们心中的一系列由来已久且深以为然的价值判断。英国人和美国人长久以来一直在怀疑,当他们作为战士团结奋战的时候,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是否终日闲逛。这一点让英国人和美国人感到骄傲。
然而,我们真是如此吗?研究了这个题目上千本书籍、文章、论文,并采访了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甚至是教育学和文学领域诸多专家后,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当我们习惯于床上检索财经新闻,在早饭时回复同事电邮,将此种负担作为一种新出现,将长久存在工作环境接受下来时,我们会自以为全心投入而不知疲倦。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完成了一些细小而简单的工作。
同时,请不要忽略我们工作环境中存在娱乐,在我们忙于完成最重要任务时,这些娱乐往往会分散我们的精力。脸书和推特统计发现,他们网站最繁忙时间往往是在工作时间。在那个被要求周日早晨也必须回复老板召唤雇员们,不会认为周三下午与朋友网聊有什么不妥。
研究显示这种因网聊导致走神代价巨大。员工不仅需要付出时间来回复朋友推特,更需要时间和精力重新进入工作状态正如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道格莱斯·詹特尔(他在研究媒体对注意力的影响方面颇有建树)所解释那样,“每一个认为自己善于处理多任务的人都错了,我们只是不断切换任务,并给自己带来额外负担。”
注意力焦点每一次转换,都会给大脑造成迟延,并且积累不断的大量负担,最终一个处于忙碌状态但无法保持创造力持续爆发能量的人,将从未真正全力的工作。不断联系意味着我们“一直在工作”,但是也意味着我们从未真正全力的工作。
有些人的组织应该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断开联系比保持联系更有益处。你不能要求一个只能跑六里地慢跑者去参加短跑比赛,你怎么能要求一个整个早晨都在接听电话的一个员工,在之后会议中发表出最有见解内容呢?
某些员工确实需要依赖经常实时交流。但另一些则需要被从电子信息风暴中解救出来得到休息。大多数同事客户不会因为三个小时没有收到回复而死去,如果真有紧急情况可以打电话直接沟通。
伟大的科技史学家梅尔文·克兰兹伯格曾说过:“科技并无善恶之分,但也不完全是中性。” 在信息时代,这个论述真的应当占有一席之地。我并不主张采取那种禁欲主义毫无余地严格规则,就像前述那条充满幻想力的18点之后电子邮件禁令一样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太过崇拜通过电子手段相互进行连接了。我不能总是忙于完成外界环境中的或娱乐活动,我必须主动决定不同时间,与科技保持不同距离,以最大化我的效率获得成功快乐。如果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直追随别人的眼光谨小慎微,最终将一事无成。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明白要学会停止不停地做事情,只为了避免空白,从而能够真正开始做什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