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人物事迹追逐梦想的夸父之旅
1966年,路遥考上了西安石油化工学校。但这一年开始,高校停止招生,他不得不留在延川中学参加。作为一个农村青年,他摇身一变,成了学校派“红四野”的头头。他给自己刻了个斗大的印章,带着一拨儿头脑发热、精力过剩的小青年,在城里呼啸而过,抢了延川县武装部的武器,砸了县银行的大门。
这些激进、冒进行为多少释放了他长期以来被压抑的自卑、屈辱情绪。但这也成了日后反噬他的“原罪”。
路遥,从一个八岁的孩子拉扯成为大人。在食堂的伙食分甲、乙、丙三个等级中,他常常连丙菜都吃不起。在一个敏感的十多岁孩子眼里,他目力所及的世界是悬殊分化的。
这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和匮乏感,如同巨大的黑洞,不断地吸取着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说,“这种饥饿感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
1970年春,他涉嫌在武斗中打死对立派“红总司”头头白正基。不久,他收到了林虹绝交信和退回来的提花被面。爱情露出峥嵘、斑驳底色。
失恋之后,路遥跑到好友曹谷溪那里痛哭了一场。1973年夏天,他们推荐工农兵大学生入学,但因为“白振基”案,再次被拒绝。在延川县文教局和县委努力下,最终核查无关,并得以推迟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
林达每月38块钱大部分支援路遥生活剩下的维持自己简单生活。在后来路遥病危时,没有人怀疑她这一生为他做出的牺牲。她与他的婚姻,是一种突围的手段,也是一种爱情表达。
1981年夏季,《人生》最重要小说之一正在写作过程中,每天工作十八小时,将身体和心灵投入极度沉重劳动。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更充实,把生命填满谷仓,这是他的基本人生观。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父亲被抓到拘留所,只因公路边树木被砍掉,被公安局抓捕。经过多层关系托词,最终得到释放。
仅二十多天后,《人生》完稿,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首发火爆程度超出想象。此后的读者来信如雪片飞来,大量电视台要改编电视剧,而电话接线员们忙不过来了,这些都成为了追逐梦想的一部分,也是夸父之旅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