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从台湾小镇到全球巨擘的励志故事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从小镇少年到全球巨擘的励志故事
在1950年的一个普通小镇,郭台铭诞生了,他的家境并非富裕,但这并未阻碍他追求梦想的脚步。1971年,他以“中国海事专科学校”的毕业学历进入复兴航运公司工作,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然而,郭台铭并不满足于平凡。他相信,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实现任何目标。1974年,他利用10万元新台币的资金,与朋友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黑白电视机旋钮的小公司。当时,小公司每天只有15名员工,而现在,每天提供午餐给超过15万人的员工数量令人难以置信。
郭台铭对细节要求极高,对客户服务也非常重视。他认为,要做第一,你必须首先选择正确的客户。在美国,他亲自开车、住汽车旅馆,跑遍了52个州中的32个,与世界各大厂商建立联系,最终锁定了戴尔、康柏等国际一流大厂。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郭台铭推行CMM(计算机制造方法)管理方式,从零件模块化到快速物流,再加上电子化信息流连结全球客户,使得产品交期准确、品质优良且成本低。这是他成功发展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领先企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尽管身价高达23亿美元,但郭台铭仍然保持着“抠”字当家的本色。他将大量财富投入教育助学、筑路饮水解困等公益项目,用人唯才奖惩分明,并且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联系,为家乡建设贡献巨额资金,让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腾飞。
今天,在深圳宝安区龙华的一片占地约1平方英里的龙华科技园区内,有27万名职工辛勤工作,他们生产的是苹果iPod和iPhone、惠普个人电脑以及摩托罗拉移动电话。这座基地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之一。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那位来自山西省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的人——郭台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