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梦圆第一份工作是通往成功的起点
文/徐洁
“高考结束了,又将会有这么一群孩子,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去聚餐、通宵上网、旅行、KTV、闲逛、狂欢……认为自己终于解放了。殊不知,你们离开的,就是天堂。”回头想想自己十年的职业生涯,对这条微博内容真的特别有感触。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十年寒窗苦读拼过来的,在父母、老师的看管下努力学习,除此之外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受限制。好容易进了大学的门,一下子好像真的自由了,没有人再逼着你学习,没有人告诉你,四年之后你将要面对的社会有多残酷。
新东方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我也是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我怀揣着一个简单的想法——自食其力,从新东方一份助理的工作开始。两千多元的月薪与人合租生活,每个月还需要家里的资助,这些我都经历过。但随着近十年来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现在的大学生更迫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即使不断调低期望值,也出现“零工资”的就业现象。不论不要工资,只要能博得一个就业机会,有些人为了避免“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只能选择继续考研或读博深造。
我想说,其实就业没有那么可怕,第一份工作就是迈向社会的一块敲门砖,它显得格外重要。在选择行业时,要清醒认识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我看来,大学毕业后选择的一个行业往往会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想要更换行业,不是重新进修,就是特别有天赋,比改变公司要难多了。
现在大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都希望找到收入高和待遇好的单位,但由于国家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以及东西部和沿海内地之间存在差异性,大学生选择就业区域时倾向于集中于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城市求贤若渴。此外,还希望单位名声好、环境好福利待遇好,并且未来出国进修机会更多……但很多时候,这样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他们根本不能进入这些企业,或许可以进入,却不考虑长远。而实际上,他们应该选中小企业。“先就业后择业”才是正确道路。
在面试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应聘者都会提问关于待遇的问题,但当我听到这样的问题时,就会打折扣。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心狠手辣,而是因为能力才是决定一切的事情。如果你的能力足够优秀,那么谈判薪酬也许还有余地。
最后,我建议同学们在选择工作时,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情,以免抱着退而求其次的心态,最终导致貌合神离。当初加入学校的时候,我们拥有很大的优势,如寒暑假两个假期以及寄宿制带来的省钱,但同样也有劣势,如偏远交通不便,对于那些追求CBD、高级写字间体验的人来说可能感到失望。我看到一些本身能力强却没有充分准备的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间,就因为觉得与自己想象差距太大而消极怠工,最终绩效结果自然不好。
其实,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有机会进入正规企业就是把握机遇。在这种企业里通常会有顺畅晋升通道以及完善培训体系,为职场新人提供成长提升自我的空间和经验积累。这只要付出努力,上进勤奋,当时间成熟就会迎来更好的机会。记住,每个人的生命是一系列决策组成,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抉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