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打探别人的工资一则经典励志小故事中的人物篇章
1.几个十分要好的同事吃完饭聊天,本来很开心。突然有人问:“诶,你工资多少?”“额……14K……”被问者显得有些拘谨,尽管不太愿意聊这个话题,但见对方是新人,一脸真诚的样子,半推半就还是说了。围观者惊呼。随即彼此及熟识的人的工作侃侃而谈。福利怎么样,年终奖怎么样,未来前景怎么样……兜了一圈发现任何一项不如别的公司。总而言之:我们公司最烂。
2.刚毕业那年,我也对别人的工资充满好奇。我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工资太低,每个月除了房租与饭钱就所剩无几,买任何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考虑一个问题:这个月钱够不够用?我在同部门的一个老员工常对我呼来唤去,一些“无主”的任务被摊派到我身上。那时,我觉得我是这个部门最忙的人,强烈地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相匹配。
3.有天中午吃饭,我有意无意地问了一位同事关于工资的事。这位男孩比我早来两个月,不仅不是一个组里的,但都因为我们都喜欢打球,所以工作之余接触比较频繁。但结果自然是我很不开心。不仅因为他工资比我高,更关键的是他比我还低一届,只是个实习生。我从未在公开场合表露过我的不满。
4.其实,那时的我喜欢刷空间。在傍晚的红色夕阳下,在清晨绿色的行道树旁,一有啥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在空间里感慨一下。但关于工作的事情,我绝口不提。偶尔提到,也仅仅只是表达一下今天很累,鼓励自己坚持云云。我认真地分析了一下,最重要的是做事情虽然很多、杂乱,但确实并不重要。一家公司为什么要在不重要岗位上耗费更多的人力成本呢?
5.在转正后的第二个月,我发现卡上钱竟然多了一千块。一千块钱至少能解决房租问题的心里的高兴自是不必说。但这也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要想拿更高的薪水,那就让自己成为更重要的人,让自己做更重要的事。不过,在后来的经历中,我受挫了,因为在大型企业里,一旦你被固定于某个岗位上,那么你所接触的大多数事情都是岗位相关的,而非核心位置。
6.当我立志成为一个“更重要的人”以后,我就不那么再看重几百块差距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弥补的地方,而我的工作又恰好能够补足这些短板,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关键是我知道抱怨没有用,所以也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抱怨了。
7.最后,有位前辈告诉过我,在他六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向老板提过加薪的事,却一直是整个部门里涨薪幅度最大的一位。他曾决定辞职创业,即使老板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他。他认为自己的收入已经足以支持他的生活方式,而且,他希望让别人为他打理这些琐事。在讨论财务和收入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却深刻的事实——我们的价值,并非完全由外界定义或赋予,而是在我们不断努力、成长和进步中的体现。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无论身边人如何调整他们的小算盘,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最关键的是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不断提升自身价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之路。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应该将眼光局限于周围人的情况,而应该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期望获得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如果你真的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你会发现,与其纠结于周围人的表现,不如专注于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你的目标并享受到应有的回报。你是否准备好了,将目光投向内心深处,用实际行动证明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