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从悍匪到书生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中的社会变革者
在中国IT界的创业者中,王峰并非第一个,也不是最成功的。但他拥有一种特殊的生存智慧。他既有悍匪那样的野性,又有书生的文明礼貌。这种双重性格让他能够迅速适应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角色转变。
离开金山时,他说:“我不再是那个天天跟你讲话像个土匪的人了。我知道怎么在这个复杂的社交环境中混。”在金山,他夹在求伯君和雷军之间,但他自己却活得很好,与他们都能相处融洽。他与求伯君分享生活趣事,而与雷军深入讨论工作,这两位领导对他的认真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6年底,当王峰觉得没有成长空间时,他决定离开。虽然金山未上市,但他感觉公司发展太慢。在这期间,完美时空和巨人快速崛起,而金山则陷入改革困境。王峰意识到,要留住员工,其成长速度必须超过他们。当他提辞职报告时,一半是因为烦恼,一半是为了新开始。他告诉雷军:“去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它对现在的金山会有所启示。”
随后,多家VC和行业巨头邀请他加入或提供资金支持,但王峰选择自主创业。这次机会正值风水、天气、环境等因素汇聚之际,使得他的内心深受鼓舞。他拒绝了其他机会,最终选择IDG投资,并前往美国。
2007年1月28日,在一次无意中被发现曾试图跳槽的事实后,雷军放过了王峰。尽管如此,当年的生日庆祝活动成了告别的一幕。朋友们纷纷来祝福,但缺少了曾经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求伯君和雷军。在校园里举办的一场小型聚会上,他感到了复杂的情绪,不仅遗憾过去,更怀念那些共同度过的人情往事。
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兵工厂家庭,小的时候就经历过重庆武斗,那些枪声震耳欲聋的声音永远刻印在他的记忆中。然而,这种特殊背景并未阻碍他的教育梦想,他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并且坚持教书六年才走向北京打拼。此后的路程充满挑战,却也孕育着一颗不断探索自我的心灵。而今,在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之列,被誉为社会变革者的身影,是这段旅途上的又一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