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蓝港互动创始人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中的悍匪与书生在社会中掀起风波
王峰:从金山到蓝港,创业之路的选择与挑战
在中国IT行业的风云中,王峰并非第一个勇敢地迈出职业经理人角色的人,也不是最成功的。但他拥有一种生存智慧,那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悍匪,一半是书生的双重性格,这让他能够迅速适应从职业经理人转变为老板的角色。
离开了金山,他曾经站在求伯君和雷军之间,但他活得很好。他对他们俩都有所了解。与求伯君相处时,他享受生活,与雷军合作时,他认真对待工作。在金山期间,每天平均跟雷军开会聊到晚上十点。虽然不能说自己起到了调和作用,但关系都维持得不错。他既像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周恩来,又具备两面人的特质。
在金山待得舒服,直到2006年底,当时心情复杂。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想要当CEO,但感觉到了空间不足。这一年的变化也影响了他的决定,因为那一年完美世界和巨人公司发展迅猛,而金山则被认为太保守了。尽管改革不断遇阻,没有能在关键时刻脱身。
随着时间推移,有越来越多的人离职,被挖去做COO。一天,在柏彦大厦楼下的凉亭里蹲了一小时,感到非常落寞。他意识到,要留住员工,就必须保持更快的成长速度。而当2006年12月提出了辞职报告的时候,他已经不想再听任何建议,只希望结束一切。当时大家觉得他的离开挺好的,因为他并不至关重要。
然而,在走之前,他向雷军说了一句话,是下楼撒尿的时候说的:“去读一下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吧,对现在的情况有帮助。”这本书对于即将丧失理性的公司可能有所启发。在圣诞节期间,当回忆过去、计划未来的时候,他决定回到美国,并开始筹划自己的创业项目。
但他的决策并非一帆风顺,被拦截了许多次,最终还是找到了机会。那时候,“风、水、空气、环境”似乎都在鼓励他创业。当VC和行业大佬提出要给钱,让他自己干事业时,这些话产生了化学反应。某个瞬间,他发现这是时代要求他的机会。他得到过邀请,如韩国NCsoft的CEO前来北京找过他多次,但最终拒绝了所有这些机会,不仅没有拿IT大佬们提供的一笔钱,还坚定地选择自主创业道路。
IDG对他的态度最积极,他们捧着说赶紧干吧,说谁也不比他们更快。当签约后不到一个礼拜,就去了美国,从纽约一直玩到迈阿密,然后突然回心转意,认为应该返回中国。此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在波士顿还是其他地方,都渴望着归来的日子终于来了。
现在看来,那笔钱也是稀里糊涂拿到的。其实,即使离职之前公司内部还有另外一种方案——用未上市前的股票做一个子公司——但最后没有通过。不过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无畏而又充满野性的我,而这个我,就是王峰。在四川出生的王峰,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人:由枪林弹雨中诞生,有野性且两面性强,不同环境下形成不同的身份,从中学老师走向北京,再成为蓝港互动的缔造者。这是一段复杂而精彩的人生旅程,也是一个关于选择与挑战的小故事。